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学工园地 正文

沙幕岂能掩芳华,大漠浩瀚沐苍霞|长安学子赴陕北沙漠地区实践调研活动纪实

发布时间:2023-02-05 访问:

为深入解陕北沙漠地区治沙历史,感悟治沙精神,学习沙漠高速在建成以及养护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,探寻目前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,实践团队于2023年2月4号前往陕北榆林地区,以“扎根——陕北沙漠地区的铺路石”为主题进行实践调研。

2021年9月13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调研指出,要坚持不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、与时俱进发展农村事业,路子走的是对的。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,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。

实践团队以红色文化为底蕴,从治沙精神出发,通过调研中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——榆靖高速、深入走访米脂县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及其旅游专线,剖析榆阳区四好乡村路的建设状况。从大到小,从抽象到具体,团队“点、线、面”的调研路线符合榆林市委“串点成线、串珠成链”推动乡村振兴“点、带、圈”同步提升的工作思路。

2月4日,实践团队前往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,其位于榆林市榆阳区西北部的补浪河乡,几十年前是一个全乡80%以上的土地为荒漠的地方。1974年5月14日,为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,54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女民兵积极响应“植树造林,绿化祖国”的号召,在风沙最为严重的补浪河乡黑风口安营扎寨,组建了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的前身——补浪河公社“长城姑娘治沙连”。修渠、打井、平推沙丘,第一代治沙连队员用3辆架子车、40把铁锹,在极为艰苦条件下开启了治沙造林的艰难征程。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、乐观向上、无私奉献、团结协作、创新进取”二十四个字被凝练为治沙连精神,持续照耀着一方百姓。

之后实践团队前往陕西交控集团了解榆靖高速,榆靖高速路起于榆林孙家湾,止于靖边石家湾,路线基本与古长城平行,全长116公里,双向四车道,设计时速100公里,为全封闭、全立交高速公路,高速路工程总投资17.6亿元,陕西交控集团榆靖分公司工程养护部副部长郭浩在采访中谈到:“在路基处理上,这边主要有风积沙的问题,当时采用了水坠沙的方法,对路基进行处理,确保达到规定的压实度,第二是绿化,为了确定绿植的成活率,也想了很多办法,比如飞播造林等技术。” 在公路建设方面,作为我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,榆靖高速起到了探索、积累经验的作用,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今后国内沙漠高速公路施工建设,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全国首创的经验、突破性成果。

“红色杨家沟,百年扶风寨”,实践团队最后前往杨家沟革命旧址,其位于陕西省米脂县城东南20公里的杨家沟镇杨家沟村。旧址主要分布在四面临沟的独立孤山扶风寨上。扶风寨,面视观山梁,北靠水燕沟,东临阳坬山,南接崖磘沟。2021年9月13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杨家沟革命旧址,参观中共中央“十二月会议”旧址、毛泽东旧居等,追忆革命历史,缅怀革命先辈丰功伟绩。并且强调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,深化党史学习教育,赓续红色血脉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“用好红色资源,发扬红色精神,传承红色基因”的指示,杨家沟镇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禀赋,确立了“红色领航,绿色发展,多产联动”的新发展思路,构建出以杨家沟红色旅游景区为核心,红色旅游专线为纽带,红色旅游景区、镇核心区及管家咀现代农业区为三个中心点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“一核一带三点一面”的新发展格局。

近年来,榆阳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四好农村路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坚持以推动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创建提质扩面为抓手发挥主体责任,加快构建便捷顺畅、经济高效、绿色集约、智能先进、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。榆阳区坚持“交通+产业”“交通+旅游”“交通+扶贫”的发展模式,三年来,成功创建鱼河峁等6个市级禾范乡镇和 316公里市级示范路。示范乡镇古塔镇赵家峁村觉支部被评为 “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”,示范乡镇孟家湾乡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第十批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镇,建成省级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。“交通+”的新模式串联其榆阳区的各类资源,更描摹出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。

通过本次实践,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红色治沙精神,了解了陕北沙漠地区的面貌、发展和治理情况,寻找存在的问题和挑战,并激励着队员们努力学好专业知识,用过硬本领建设美丽祖国。


撰稿:艾先宇  审核:张吉宁